面试的时候,你能通过背景调查吗?
人和人会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发生联系,简直无处可逃啊!
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朋友圈里两个人,你从没想过他们会认识,但就突然点赞了。
你的幼儿园同学、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街坊邻居、同事领导、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兴趣小组、健身教练、买房中介,所有的人都在发生着联系。
更何况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是有记忆的,你写的帖子、回复的内容、和谁互动、私密照片,分分钟就能扒得一干二净。
你本来可以洗白经历,但现在仿佛活在链上:你的操作被不同的人同步记录着,一旦链条打通,顿时全貌就拼得完完整整。
互联网金融领域里,会用你的购物记录描绘出你的画像:年纪、性别、受教育水平、住哪里、在哪上班、喜欢什么、是否有宠物、单身还是已婚、配偶在哪上班、父母家在哪……
数据判断出你是一个经济能力尚可的小白领,你会获得相应额度的授信,这是基于对你过往行为的预判:知道你能承受多少,以及跑路风险多大。
用过去的操作预测你的行为,这是我们的习惯。古代儿童启蒙书《增广贤文》里说到“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老话讲“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职场里也是一样的。
企业录用员工不仅仅只看你工作上的表现,还会综合你各方面的表现。每个企业都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如果你在平常工作中的表现不利于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那么把你招到公司来也会给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增加工作的压力。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不靠谱,就意味着有人背了你的责任,帮你擦了屁股,但又没领你那份钱,能不气吗?
背景调查除了要看你各方面的硬性指标,还要对你的软性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所以,真正见功夫的不是调查本身,而是你平时人品怎么样,口碑好不好,这就是你的职场履历,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想篡改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