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在员工入职前进行背调的原因是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规避用人风险,声明一下,我说的用人风险,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大家常规理解的,人选的履历造假、能力夸大等方面的风险
·第二种则是负面社会安全记录(例如违法犯罪人员)、金融违规记录(指银保监机构对某些金融行业从业者做出的行业内处罚等)等涉及到整个行业乃至公检法机构的处罚措施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两类风险中,第二种风险肯定是更严重的,毕竟整个社会中,相信没有几家企业会录用被政府及整个行业所不认可的人。
那对于第一种风险,人选自身的履历、能力的风险,也分成两类,一种是履历风险、另一种是表现风险。
履历风险就是大家常规理解的供职时间、职位、离职原因等信息的风险,企业会去调查,主要就两点原因:
·首先就是先判断该人选本身的诚信度、职场素养,试问如果你是老板、HR,对于一个履历多处造假的人,你敢用吗??如果人选真的有难处,如实相告才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如果采取欺骗、造假的方式,谁又能保证以后该人选在遇到工作难题的时候,不会去隐瞒、造假呢?
·其次,背调在查出风险后,也是要看下人选的真实履历信息,与用人单位本身的需求是否符合,例如企业招聘一个人选,看中的是该人选在A公司的经历和人脉,人选简历说是在A公司工作3年,但实际只做了3个月,那作为用人单位,肯定是要慎重考虑的;同样的例子,如果实际是做了2年半,虽然和3年有一些差别,但企业方如果的确很认可该人选,说不定也会睁一眼闭一眼就放过了。
表现风险,就是会通过人选提供的证明人(前领导、前同事)进行能力、性格、协作等方面的了解。
而表现风险其实是一种较为主观的评价,因为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是不同的,而且证明人一般都是候选人自己提供的,证明人也会考虑到与候选人的关系、是否会给自身带来麻烦等因素,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证明人一般都是给候选人说好话,但也不排除有少部分证明人会有一些客观评价,甚至抹黑候选人的情况。
而对于这类情况,背调机构只会如实记录对方所述内容,不会去做主观评判。
委托方在接到报告后,首先会看这个证明人说的话是否客观,也就是优点、缺点的描述是否全面、有理有据,不同证明人之间对于同一维度能力的说法是否一致,其次对于缺点,委托单位是否能够接受,如果委托单位也认为是摸黑,可能还会通过其它渠道去寻找该企业其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问题核实与缺点了解,最后再评判该人选是否符合自身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