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简历造假的人?
据2000年11月27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在当年中国人口普查中发现, 填写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的人数多出60万,倘若这是一场大型招聘,这意味着求职者中有60万人持有的是假文凭。这种社会现象对于人力资源行业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人力资源招聘难度,HR是很难从简历信息上辨别候选人信息的真实性的,轻则招错人,重则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这也是目前国内行业所遇到的痛点。职业诚信,个人信用再一次敲响了社会发展的警钟,庆幸国内政府也极力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不单能够帮助行业解决简历造假的问题,也是推动整个职业诚信,个人信用建设的主力军。
不过对于简历造假其实也是很常见,但还是要把控尺度,因为现在的第三方背调公司是很专业的,如果你简历严重造假,或者夸大严重,其实是能够调查出来的,会影响你的求职,但如果是一些合理的包装,其实招聘方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目前整个社会求职还是存在这样的行为。
但如果工作年限造假,将别人的业绩作为自己的,这些属于工作履历信息虚假。
没有通过的资质证书,属于“专业资格证核查”范畴
大家会发现,背景调查项目很多,很细,但是一一对应的却是候选人的每一个求职行为:
当发现候选人可能延长了工作年限,那么就要与前公司的HR来确认具体的工作时间
当发现候选人的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等可能是“假的”,那么就通过相应的查询渠道去核查证书编号、年份、身份信息及公章等等
每一个背景调查的操作,都是对求职者的求职信用进行评估,也是企业防范用工风险的有效措施。
对于候选人而言,还是提醒一句:信用诚可贵。
